当前位置: 主页 > 营销 >   正文

如何破解 “35 岁焦虑”?

导读: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一直处于做事的状态,不管年龄多大,都会有年龄焦虑。如果能上升为  换个角度说,一个人的成长不能总在一个标准和需求下进行,否则很容易被淘汰。  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,其实有几个阶段:第一个阶段要学会自己做事;第二个阶段要学会带领团队做事;第三个阶段是推动组织做新的事情;第四个阶段是进一步完善自我,保持学习力,不断拥有新的能力。  在现实的商业世界,也没有哪个组织只要某一个年

 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一直处于做事的状态,不管年龄多大,都会有年龄焦虑。如果能上升为

  换个角度说,一个人的成长不能总在一个标准和需求下进行,否则很容易被淘汰。

  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,其实有几个阶段:第一个阶段要学会自己做事;第二个阶段要学会带领团队做事;第三个阶段是推动组织做新的事情;第四个阶段是进一步完善自我,保持学习力,不断拥有新的能力。

  在现实的商业世界,也没有哪个组织只要某一个年龄阶段的人。但我们不得不承认,组织一般都更偏爱年轻人,因为没有年轻人就没有未来。

  一个人无法保持生理年龄不变,只能尽最大努力让职业年龄保持年轻,这就需要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价值贡献。

  工业时代真的是以过去决定未来,过去累积的规模、核心能力、产业基础可以让你在未来继续赢得先发优势,获得发展机会。但是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,创造新需求成为新的时代特点,而不是满足原来的需求。

  现有的能力如果不能对创造新需求有帮助,也就不那么重要,这就是未来决定现在。所谓逆生长,指的是面向未来的需要去成长,而不是顺着时间的自然维度一点点成长。

  一个人 25 岁时的精力、身体状态、学习能力,甚至情绪可能都比 35 岁时更活跃,单纯比做事效率,35 岁确实比 25 岁要弱势一些。因此,对 35 岁的读者,我会给两条建议。如果能做到并相信这两点,应该不会被年龄焦虑问题所困。

  面对时代和组织生态的变化,企业的一把手由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——企业家精神,所以并不令人担心。

  企业家精神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不断创新、迎接新挑战。如果一个人做到一把手的位置而不具备企业家精神,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。

  企业组织决策里的中层还是会面临挑战的。这个群体要以更强的学习能力去自我突破,一定不要满足于现在的状态,要持续学新东西,要对新事物感兴趣,愿意尝试并接受犯错。

  前面说到“35 岁焦虑”,很多人到这个阶段会以为自己不能再犯错,因为已经工作这么多年。事实上,只有接受自己犯错才有愿意尝试新东西的可能性。

  基层员工中,很多年轻人天然有数字化的能力,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字化的原住民,他们的数字化能力很强。如果要担心,可能是基层员工里年纪偏大的人,他们如果能继续发挥自己原有的作用,还可以在组织中释放能量和价值。

  另外,现在的年轻人也比我们有更开阔的视野,数字技术让他们看到的东西更多,关键是他们怎么锻炼自己跟别人合作。很多年轻员工在职场中的最大挑战是跟别人合作。

  德鲁克说“个体无所不能,又百无一能”,百无一能是说组织中太独立的个体什么也做不成,相反,那些能跟任何人合作的个体其实无所不能。如果组织有方法鼓励年轻人多合作,基层员工也不用让人担心。

  一是他们是既得利益者,习惯性使然;二是人到中层会有一个舒适区,不太想打破,不怎么愿意动;三是人到中层后,干扰也很多,在家庭中可能上有老下有小,承担的角色更重,社会期望带来的压力也和年轻时相比有变化。

  这些复杂因素综合起来,会使得中层面对新事物更容易纠结。对于这些人而言,一定要突破自己、突破舒适区,别太在乎已经拥有的东西,学会放下,这些可能比已经拥有的东西更关键。

  在复杂决策中选择必须接受,相对单纯地去讨论问题和决策,事情反而变得容易。

  对于“躺平”,我没有那么悲观。当然,有人把躺平理解为不奋斗,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新商业模式带来的消费便捷。

  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式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让用户躺平,它提供的所有解决方案就是让用户省心、省力到极点,让用户“躺平”,包括躺着买东西、躺着学习、躺着了解信息,甚至可以躺着工作。

  有人说,“躺平”指的是年轻人失去了奋斗精神,干脆躺下来,放弃了努力。我并不这样看。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属于他们的价值,上一代人不用那么焦虑。即便是躺平,也是个别人在个别时间段的选择,并不代表他们对人生价值创新的终极放弃。

  我更愿意跟年纪大的人说,不要批评躺平,而是自己学会躺平,躺平之后才能知道今天的商业、技术与以前相比有哪些不同。有些人的问题就是不肯躺平,所以没办法接受新事物,对很多新事物也真的不了解。

  对于“内卷”,我倒有一点担心。内卷最大的一个坏处是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固化,越来越有局限性。人在自我成长过程中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智要不断向外拓展,能接受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事物。

  在我看来,内卷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事物,只在自己特别擅长的领域争先恐后、精益求精,但这么做跟目标、成长都没有关系。

  我更希望年轻人首先学会打开,对所有新事物,包括不同的观点、不懂的事物,用欣赏的眼光先去了解;其次,试着换个视角去做事情,而不是只用熟悉的方式去做;最后,学会真正地接受不同的声音,去欣赏而不是内卷。这样才可能有更多的交换和交流,才更有能量。

  数字化时代的竞争,本质上是人的竞争。随着上文提到的年轻人、 90后进入组织,“强个体”变得越来越普遍。

  一方面,他们接受的是不同于过去的教育,不再把组织利益放在第一位。年轻人最多能注意个人感受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平衡,即尊重组织也尊重自己的内心。“强个体”并不等于优秀个体,而是指自主能力较强、不再唯命是听的新个体。

  另一方面,数字化也让个体的价值崛起非常容易,因为数字化能带给个体三种其过去不具备的东西。

  第一,数字化让个体充分拥有信息。管理方法论的前提就是信息不对称,拥有决策信息多的一方管理拥有少的一方。互联网使得大家的信息都非常充分,甚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差也在减少乃至消失,学生和老师的信息更对称,老师的权威性也在下降。

  第二,数字化为个体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。比如沟通、工作和学习的工具都非常充分,也使得个体更容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
  第三,数字技术能重组很多东西。比如工作场所、商业场所等空间重组,还有各种资源的重组,这些都为个体价值的发挥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。

  组织如果没有能力驾驭“强个体”,就无法得到好的人力资源,或者“强个体”来了之后无法激发他的创造力。不过,很多企业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,其解决办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:

  第一,进行平台化管理。平台化管理的核心是给个人赋能,不只是提供一个工作岗位或者机会,更是提供一个事业平台。

  第二,设计分享机制,并且和“强个体”的价值贡献一致。如今很多企业在讨论合伙人制度,不管是叫事业合伙人、项目合伙人还是业务合伙人,都会讨论股份或者长期激励机制。总之,这些都属于面向“强个体”的成长分享计划,吸引“强个体”跟随组织。

  第三,足够开放,保持内部和外部的自然流动。组织要关心的是优秀的人是流出去还是流进来,而不是简单地讨论流失率问题。

  第四,领导者要转换角色。以前领导者的三个角色分别是:人际关系中心,要能跟很多人工作;管理决策中心,包括下命令、做业务决策;信息中心,负责组织的信息传递。

  伙伴,在组织当中也要学会被他人领导,不能一个人说了算。尤其是面对“强个体”,“强个体”更希望自己的专业和价值得到尊重,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能够自己做主,否则很难跟他人一起工作。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台媒:台“海巡署”与大陆渔民家属第8次协商无果,在“究责”与“道歉”上未取得共识

  国家发改委:保证疏解到雄安人员创业、居住条件及工资收入不低于在北京时水平

  MWC 2024开展首日:中国厂商卷向海外,AI终端大集合,5G-A进入商用元年

  爸爸带生病的宝宝看美女姐姐跳舞,宝宝看得目不装晴。网友:爷俩都喜欢 子承父业

内容